玩海

        《台東好滋味》自序

     
關於美食,有人是吃滋味,有人是吃回憶。

昭和十二年(1937)家母四歲隨父母從屏東乘船移民台東,清晨在台東海濱上岸後,她喝了一碗杏仁茶,認為是天下美味,至今八十難忘。


 
外子說他從英國留學後返台,還未到家門就先在巷口小店坐下,連吃兩碗切仔麵才踏進家門。
舍妹每回自美返家,必至博愛路「陳記麻薯」買個紅豆麻薯一解相思苦。

我讀幼稚園時的點心是由旁邊的台東糖廠招待所餐廳負責,還記得師傅穿著白色圓領汗衫,站在教室邊等我們吃完好收桶子,某天喝的是白蘿蔔肉絲湯,用紅蔥頭爆香的甜美滋味,仍在腦海,也都記得三位幼稚園老師的名字、老師教唱的好多兒歌。

DSC_2517AA

初中一年級時期由父親做便當給我,每天就是炒高麗菜、煎個荷包蛋,煮幾片五花肉,中午冰冷冷的吃,肥肉凝成的白油脂覆在高麗菜葉上,混雜的氣味至今讓我對便當惡之至極,非到最後關頭絕不吃便當。

十五歲時就讀台東師範專科學校,全部學生不論遠近都得住校,三餐必整隊入餐廳,如軍隊般,由總值星向教官行禮喊「開動」方能動筷,那時我學會了如何拿湯勺撈取大湯桶底層,湯少菜多的技巧。

             戀石1


     師專四年級時就要當學生伙食委員,簡稱「伙委」。我就是伙委頭子,負責開菜單、早晨五點上市場買菜。學校廚房的廚師伯伯們也有個頭兒,他叫老蕭。
      老蕭一大早領著廚工磨豆漿、揉饅頭,我坐鎮廚房一定能吃到第一籠白膨膨的大饅頭。有一次,某位伙委同學跟老蕭抱怨菜太鹹,第二天老蕭拿著炒菜鏟子,睜著一雙大圓眼睛進來伙委辦公室,要我同學自己去下鹽巴,我嚇了一大跳。從此,吃別人煮的菜,除非拿刀子架我脖子上,我絕不說鹹說甜。

太陽早起

     婚後,走入一個大家庭,爐台前即有婆婆與大姑兩位高手,尤其是傳統日式家庭料理。下班後,我必恭敬在旁見習兩位老人家廚藝,她們二人用日語對我下達指令,我的日文聽力大增,卻不會說。

 

 

     婆婆生養眾多,兒孫滿堂;外子當時事業正如中天,逢年過節,家中人客親友鎮日車水馬龍;一早起床下樓,準備三餐加點心、泡咖啡切水果,灶下堂前奔走招呼。夜晚收拾好裡外,躺在床上休息時雙腿居然累到還在微微發抖。。。

     春去秋來時光荏苒,隨年歲增長,婆婆遠行後,外子與我也進入空巢期,守著偌大的房舍,門前冷落車馬稀,一顆高麗菜吃一個星期還沒吃完,放著兩台冰箱不顧,晉升外食族時才有閒情欣賞到口的滋味。

     四年前某天白日閒閒,友人相約,追隨曾獲第五十三屆中國文藝獎章的陳敏輝大師學習攝影。陳老師教學認真,不分寒暑,帶著學生上山下海,踏遍台東攝影外拍,也因此因緣,我這張嘴巴隨著攝影的晨昏,吃進台東山海之間;又為了展示拍攝照片的虛榮,不免為照片配上文字,「愛唱歌的小青」部落格裡,讚東家麵好,誇西家咖啡香,說三道四的好生自我陶醉了一番。

     累積夠了圖文,不免手癢,集結成冊,付梓之前,承蒙一向關注台東文化觀光與教育發展的嚴長壽先生為文作「推薦語」鼓勵、我現在就讀的研究所---台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主任賴亮郡教授、也是台東子弟的逢甲大學文學院長莊坤良教授,都為我提筆作序美言,真是愧不敢當!

夕陽1

        鎮守台東最北端長濱的「舞木民宿」賢伉儷、年輕人最愛的「友人在家」主人山豬呂縉宇、撰寫天下雜誌「微笑款款行」台東專刊結識的作家林保寶、與我有同門之誼,撰寫「緩慢 台東 旅」的暢銷作家蕭裕奇老師,都是平日我追尋台東好滋味所結識的知音摯友,感謝他們為我的第一本圖文書留下了情詞溢美的推薦語。

      但凡好吃的食物必是料理人小鍋小灶親自為之,絕不是工廠大量製作的罐頭食品;故本書封面題字,懇請前台東大學華語文學系主任吳淑美教授,為她第一屆的學生,不是最好的學生,親手書法題字,師生情誼是我莫大的榮幸!

     人是鐵,飯是鋼「每一個攝影人心中都有一個阿富汗女孩。」國家地理雜誌封面那對綠色眸子直射人心,奪人魂魄;而走遍天涯海角,每個人的舌尖都有一嘴他自己的好滋味是以為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