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對現代人來說已經不再只是增廣見聞或是到此一遊的景點搜集,
而該像是閱讀一本書,用外在的風景來呼應自己的心靈。
工作假期 Working Holiday 更是將「旅行」這兩個字深深烙印在人的心版上,
恐怕一輩子都難抹滅。
最早 工作假期的概念源自於上1920年,當時法國的農場因第一次世界大戰遭到嚴重破壞,法國和德國的青年於是組成工作營隊,幫忙重建農場。之後,世界興起了一股工作假期的風潮。
60年代,獨立的東西歐國家以和平計畫(peace project)名義成立各種工作營隊,投入歐洲的重建工作。
到了80年代,開始有人將這樣的工作營隊形式,運用在環境保護上,並且成為環境信託團體,號召短期志工投入生態保育的主要活動型式。
其中,以「英國國民信託組織」(the Natoinal Trust)所發展的工作假期活動最為發達。英國國民信託組織從1967年起,先後展開13種各種類型的工作假期,包括各種專門針對大學生舉辦、或是30歲以上、50歲以上人士所參加的活動。目前,法國、美國、澳洲、日本、韓國……全世界已有80幾個國家,舉辦了2000場以上的工作假期活動。(資料來自「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2016夏天「南迴小米工作假期」屬於生態工作假期,地點在深入中央山脈裡的台東縣金峰鄉歷坵村,結合生態旅遊與志工服務,邀請志工朋友們於旅遊期間,透過自己的雙手幫助在地人文環境,包括生態保育、協助社區維護以及歷史建物保存行動。
前情提要 南迴小米工作假期(一):入村
小米文化是南迴公路旁的排灣族、魯凱族的共同記憶。
小米田旁的「達兒達」是田間休憩的小屋,用在地的石頭、竹子、茅草,搭建一座小茅屋。
小米成熟時,麻雀特別愛來啄食,主人必須整日在田裡看守趕鳥,達而達便是主人休憩之所。
工作假期的志工請歷坵村的長老指導、部落青年協助,一起來建造達而達。
選擇的地點就在村落的邊緣,往金崙溪下切的小米田旁。部落耆老已經選好地點,旁邊有棵樟樹。
也先立好六根水泥石柱,要砌的石牆所需的石塊全在腳底地上撿拾(可見土地多麼貧脊)。
好了,Ma Seng Seng 挽起袖子開始上工!
( Masengseng 排灣族語,去工作之意。)
首先,我們的長老,杜先生, (暱稱:杜把拔) 已經將石牆的基準線拉好了。
基準水平線非常重要!!!
石塊都不准超過這條基準線,一點點碰觸都不行喔~~~ 否則砌出的石牆就歪掉了。
↑ 這些石塊都是地上物,沒有去購買。
壯漢們合力推下大石頭,不過推石頭前要大聲通知下面工作的夥伴,以免誤傷人家。
↓ 看~ 就是這樣,不能超過基準線。
嘿!有個雛形了,不錯喔......
↓ 大石塊縫裡塞進小石塊,互相增強受力。
但也不能塞的死緊,杜把拔說留點縫隙給小動物小植物生存的空間。
天氣好熱,我們是早上6:30上工,10:30休息,
進教室上認識小米的課程,午餐休息後,2:30繼續.....
工地上的黑網是幫我們遮蔭用。
我們穿的T-恤,還有脖子上的毛巾都寫著:Ma-seng-seng,上工去~
眾人排成兩列,傳遞小石塊,省時省力~
大小石塊的排列方法,耆老杜把拔和羅把拔都在旁邊指導,
記得他們兩位老人家都說,砌石牆不要急,才能放好放穩!
↑ 石頭上的點點是天空飄下的雨滴,降低了氣溫,還好快要完工了。
越來越有樣子啦....
總得要照個相,證明我們曾經在歷坵流過汗水...
.
↓ 另一位部落耆老 羅把拔 也是帶領我們砌石牆的大師傅...都好幽默好親切.....
.
對了,小米叫做VAQU....
↑ 達兒達的第一階段工作...砌石牆.....完工!耶!
第二階段,為達兒達蓋上屋頂,就有勞第二梯次的工作假期夥伴了喔~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