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 業 致 謝 辭】
遠的日子近了,近的日子遠了。
當初鼓起千般勇氣走進學術的殿堂,想不到研究所畢業的日子竟然就這樣逼在眼前。
能夠再次拾起書本,到最後完成學位論文,都要感謝系上所有教授的諄諄教誨、本系助教許慈君小姐指點迷津、同學之間互相勉勵切磋;最要感謝本論文的指導教授,江昱仁博士,在系主任繁忙的公務中,耐性耐煩的忍受我龜速般長期寫作時程,切切指導,爬梳紋理,指出謬誤,並在我精神低落時,殷殷笑語鼓舞我繼續前進,就這樣連滾帶爬的終於也摸到了終點線。
由於對台東飲食的研究興趣,故而結識長期致力台東慢食推廣的「津和堂」執行長郭麗津女士、專案負責人土豆、怡方、阿蔡,莎莎,傅傅,小亦,時時想到我,邀我試吃試玩,引我走入慢食台東,進而認識如此優質的慢食店家,完成訪談工作,一定要致上謝忱。
當然,接受訪談的十位慢食店家好朋友:宏昌客家菜館、田味家、芭洋美饌、曬穀場、烏尼囊、蓋亞那、大陸婆婆、山東小吃、豆屋、宜興園,是你們的慷慨心語,豐富圓潤了這篇論文的骨肉肌理。
在做研究的同時若不是有小幫手,學妹陳佳欣幫忙整理訪談逐字稿、學妹曾釔甄幫忙處理口考投影片和電腦文字檔,才可能讓我在公私兩頭燒的日子裡,精神有所稍歇,謝謝你們。
焦頭爛額的最後一年衝刺時間,特別要感謝外子林哲次先生體諒我心情煩躁,幫忙閱讀英文文獻、翻譯論文摘要;小兒林瀚誠溫暖貼心,默默的包辦了許多家事,讓我無後顧之憂,我幸福滿意度破表。
在這飲食文化的黃金盛世,做菜是門好生意,也是療癒的出口,論文付梓之後,我要重拾鍋鏟,點燃爐火,也為自己的家人獻上一桌「慢食」吧!
深深一鞠躬,謝謝大家!
【 自 傳 】
出生、成長、求學、就業、結婚、生子、子女離巢、職場退休等等一般,
平凡人生的起起落落均在吹拂太平洋的風~~台東小鎮上進行。
出生在父親任教的小學旁,現在已經停業多年的台東糖廠裡。
台灣實施九年國教的前兩年,頂著雞兔同籠的腦袋鑽進台東女中初中部,
三年後聽從嚴父指令,考進人人稱羨的台東師專。
當時的校長軍人出身,嚴管勤教,五年的住校生涯,只記得他是「三不校長」:不准作弊、不准貪贓枉法(學生貪什麼污?)、不准談戀愛!
他怎能禁止15歲到20歲的青春少艾?
偏偏本班就有三人因為交男朋友被記了大過,還好他們三人都有修成正果結婚。
可能藝高人膽大,教官要我擔任「總值星」,
整天從早點名、早餐、升旗典禮、午餐、降旗典禮、晚餐、晚點名,
操場黃沙滾滾,司令台喊口令行禮,全校同學都認得我,我卻只認得本班同學。
五年的師範生涯,師生24小時生活學習齊聚一堂,琴棋書畫相濡以沫,
革命感情至今未散。
畢業後分發在成功鎮濱海的信義國小任教,初任偏鄉教職兩年,
挫折感相當嚴重,遂興起離開的念頭,
辭職考進當年位於八卦山麓的省立教育學院(現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專收專科畢業生的特殊教育學系。
由於有師專教育的紮實功底,大學生涯悠遊學海,過的可算輕鬆愉快。
代表畢業生致謝詞後順利通過教師甄試,返鄉任教新生國中,
然後走進婚姻生活,一如天下兩頭燒的職業婦女,柴米油鹽乏善可陳,
昏天黑地的無啥好誇耀。
宋朝詩人晁沖有一首詩頗能點出此時心境:
老去功名意轉疏,獨騎瘦馬適長途;
孤村到曉猶燈火,知有人家夜讀書。
如今走向人生的下半場,遙望中央山脈,母校巍峨黌宮矗立在夕陽餘暉下,
不禁又燃起熱情,鼓起勇氣,遞出這一份台東大學研究所申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