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將有利於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荷碧曰綠。」
1.
古人學習書法,有一段模仿的過程,叫做「描紅」。
就是將字帖的字用紅色雙鉤線條把字型描出,
學童只要將紅色線條內用墨筆塗滿即可,
目的是要讓習字者對筆順架構有初次的瞭解。
2.
春末夏初,恰是荷花盛放的好時節,吾也跟著前輩奔波於荷花池畔。
初學乍練,還是以模仿老師與前輩的構圖設色為對象,
依個樣兒畫葫蘆,自我陶醉陶醉也是怡情。
3.
近日練習拍攝荷花,每日上網瀏覽前輩各家的荷花攝影作品,
或到展覽場去觀摩學習,也搬了幾本攝影集子回來研究,
展出作品總會以內容情境冠上合宜的詞句來題名。
4.
題名,聽說是一件難事,足以叫人撚斷數根鬚。
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我就用孟子見梁惠王的一段開場白來做標題,原文應該是「何必曰利」。
5.
6.
不久又覺得俗氣,見諸位攝友都把「荷」這個字拿來玩諧音的遊戲,
比如:荷妍悅攝、荷必在乎、談荷容易、深入荷心、為荷不醉、荷苞滿滿
或直接命名:
嬌羞、嬌豔、出汙泥而不染、紅顏………
7.
8.
荷花不會說話,這樣為她題名總覺得少了想像的空間,再美的花也覺得死板。
遂向早期余光中的詩集「蓮的聯想」去尋覓佳句,
有幾首著名的詩, 蓮的聯想、等妳,在雨中
想試著跟自己的習作來搭配,感覺好多了,嘻。
9.
你來不來都一樣,竟感覺 每朵蓮都像你
10.
一池的紅蓮如紅焰,在雨中
11.
拒絕遠行,我願在此 伴每一朵蓮
12.
在漸暗的窗口趕寫一首詩
13.
等你,在時間之外
14.
那就摺一張闊些的荷葉,包一片月光回去
回去夾在唐詩裡
扁扁的 像壓過的相思
15.
16.
把漂泊的暮年託付給一櫂孤舟
17.
一枝折得,天上人間,沒個人堪寄
~ 李清照
南宋詞人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據說她是﹝藕神﹞
李清照的美是複合的,應該在她的嬋娟上再加天賦與深情,
融成一種整體的氣質與風韻。
北國女兒而有此江南的靈秀敏感,正如大名湖鏡光裡依依垂柳、朵朵白蓮
瓣尖有一點嬌紅的蓮。
也難怪濟南人要封自己的絕代才女為藕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