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藏丘壑,城市不異山林;興寄煙霞,閻浮有如蓬島。

                                                                       張潮˙幽夢影

 

 

               前情提要: 南禪寺

 

    南禪寺裡隱藏著一座被京都人稱之為「生命之水」的老工程:

    水路閣,琵琶湖疏水道。

   

 

 

    

 

    明治2(1864)日本遷都東京後,京都的經濟就開始大幅衰退。

    明治14(1881)就任京都第3任的知事(市長),北垣國道,

    為了復興京都的經濟,提出了引取琵琶湖的湖水資源,

    作為水車動力、行船、灌溉、輾米水車、防火、飲水、衛生

    等等的疏水工事計畫。

   



 

  

    花了四年時間,結合了京都市政府、滋賀縣水源、下游大阪府相關單位、

    田邊朔郎技師、嶋田道生測量師技術團隊、上下京聯合區會、

    全體京都市民共同商議,凝結出一股「不退讓」的決心,

    明治188月(1885) 開始動工!

   




   


 

    明治時期的疏水工事都是當時最先進的土木技術。

    開鑿大津山科間的「第一隧道」,長2.436公里,最為艱困,

    遭遇硬岩和湧水的挑戰,沿線的民眾都驚異的目睹這艱難工事。

 

  

    開工的四年八個月,明治234月(1890)動用了四百萬次勞動者,

    花費125萬多元的莫大費用,

    完成了從琵琶湖的大津至京都鴨川落合11.1公里 的疏水道工事。

 

  

 

  

 

    明治21年(1888)疏水工事途中,田邊技師、高木文平調查委員

    取經美國科羅拉多州阿斯卑的銀礦山水力發電廠,

    返國後改變計畫,於「蹴上」建造了日本第一個水力發電廠,

    內有世界最長的インクライン incline 動力源。

  支援京都街道的路燈,地面電車的行走和京都現代產業進步化。

 

    

 

    這條疏水道是京都歷史進步的根底、百年接續的命脈、街市的活泉,

    難怪京都人稱之「生命之水」。

 

              

 

 

             

    之後,明治27年(18949月,延長27公里 ,開通至伏見區堀詰町。

    近江、北陸至大阪的商旅物資貨運水路完工。


 

  



 

    明治45年(1912), 漸漸地,京都三大事業「第二疏水建設」、

 「蹴上淨水場創設」、「道路擴築及市內電車軌道鋪設」完成後,

    造就了京都的基礎建設雛形。

 

                

 

    


 

   



 

 

 


 

         

 

          ↑  小學生來校外教學,認真寫著「學習單」 。

 

 

     一位同學在小溝裡發現一隻螃蟹,全班圍過來尖聲高叫:

                    かに~かに~ 

   他興奮的叫成「卡捏~ 卡捏~

 

 

 

  

          連續的紅磚拱牆,非常適合拍照取景,

      可惜當天太陽躲躲藏藏,短暫的光影叫我措手不急呀!

 

                

 

      改編渡邊淳一的情艷小說「愛的流刑地」電影,

      以這個拱形水路閣做場景,

 

       「愛我就殺死我吧!」

 

 

  ↑「愛的流刑地」劇照

     電影裡大膽性愛的不倫鏡頭,走在這艷麗的水路閣秋色裡,

    不禁打了個冷顫......


 


 

 水路閣 交通: 京都市巴士5號

 地下鐵東西線「蹴上」站下車

    南禪寺 內  參觀無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