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音樂,玩樂器是我的一生。

日據時代的台東廳長大岩誠三

有一天來到濱海的新港小鎮(現名成功)視察。

他知道家父是全台東唯一檢定合格的音樂教師,便要求他組織管樂隊,
父親回答鄉下地方沒有樂器無法組團。

        大岩廳長聽了卻輕鬆一笑說:「送你呀!」

 

 

    真的,有一天,我家門口停了一台卡車,卸下了一車的樂器。

       天哪!是一整個管樂隊編制的樂器!

       我父親驚喜的打開每一個木箱,口中喃喃念著:

 黑管、長笛、小喇叭、身縮喇叭、小鼓、大鼓‧‧‧‧‧‧

 我也好奇的繞在他身邊轉,大大的開了眼界。

 

 樂器公司體貼的在每一種樂器包裝盒裡附上基礎學習教本,

 我父親就一項一項摸索自學起來。

但是他又怕吵到鄰居,便在黎明前拉著我起床,一起到海邊沙灘上,


       要我燃起刨木屑,藉著熊熊的火光,他看著譜,

         Do, Re, Mi, Fa, Sol, La, Thi, Do

       努力練習吹著每一種樂器。

幼年的我,音樂的啟蒙教育竟是守著朝陽從三仙台後蹦出來,

       伴著太平洋的浪花聲中一點一滴的累積起來。

 

  

                                                                               (感謝格友 冷寧 的相片)

 

很快的,台東最早的管樂隊就在家父的手中成立起來了!

樂團取名「みなと 米納多」,海港的意思,漢字寫做 「湊」。 

成員都是新港公學校高等科的學生,相當現在的國中生。
那時我讀小學一年級,昭和十六年(1941

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的第一年,
彼時,日軍在太平洋戰況勢如破竹,捷報天天傳來。
我們小學生都要參加慶賀的遊行,但也要常在港邊歡送出征的軍伕,
這時,管樂隊就要負起吹奏音樂鼓舞士氣的重要角色了。

 

                                                                                 ( 新港 遠眺 )

 

在資訊不發達的當時,各樣的軍歌新曲子都要仰賴我那天才老爹, 
    邊聽收音機NHK廣播電台從日本傳來的軍歌教唱,

    邊記譜邊聽寫,再自己編寫總譜、寫和聲,

然後以他拿手的鋼板字刻鋼板,油印成各樂器分部樂譜來給樂團練習。

    樂團手上拿到的都是當天NHK教唱熱騰騰的新歌,

    而這些歌曲經上級層層轉發下來要學校指定教唱時,

    我們樂隊早就滾瓜爛熟了。



 

    樂隊大夥兒苦練有成,頗受鄉親重視,

    因此受邀每天早上為全新港鎮民的團體早操來伴奏,

    父親與樂隊都非常有成就感。

    我也趁著樂隊練習的空檔中摸摸樂器,央求大哥哥們教我。

    耳濡目染下,漸漸的我也略懂每種樂器,

     而如何指導管樂隊的技巧也悄悄的放在心中了。

  

                                                            ( 海巡署巡邏艇 進港 )

 

長大後, 到台東讀高中, 憑著這一點技巧與興趣, 拉著同學向校外借樂器,

 小號3把, 長號1把, 豎笛1支, Baritone低音管, 小鼓一個,

  在沒有校方師長的支持下, 我效法父親成立了 台東高中第一個管樂隊。

  課餘練習時引起同學的圍觀, 那麼多崇拜羨慕的眼神鼓勵我蒐集歌譜, 

  流行歌曲也吹, 四部的歌曲就用教會的聖詩來練習。 

  台東地方小, 很快就出名。  

  因此還經常受邀在節日演出或參加勞軍晚會等等表演,

     給卡其色的學生生涯抹上一些色彩。

 

     大學畢業後我從事教職,陸續當過四所國中校長,

     校內的管樂隊讓我技癢難煞。

     每天的午休時間,藉著指導管樂隊接近學生建立感情。

有幾位行為偏差的學生,為了練習樂隊只好「忍痛放棄」逃學,

     每天到校參加升旗典禮吹國歌、國旗歌、進行曲,

     我心中真是歡喜滿滿。

             (衛昇泉老師攝於知本國中全校大露營)



 

     雖然我自幼學習小提琴至今不輟,

  也成立了兒童弦樂團和室內樂團,

     但那段管樂生涯卻是我一生中最懷念的一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