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賣自己種的咖啡和母親教的手做甜粿。
一個六年級的男生,吳承祐,黝黑的皮膚,靦腆裂開嘴的笑容,我們被引入他自己打造的咖啡屋「鳳鳴197」,一間父親留下來的老農舍。
喝咖啡一定要吃點心,別於一般咖啡館搭配的蛋糕或餅乾,鳳鳴197的承祐用的是我們台灣傳統的甜粿。他回憶小時候年節父母做年糕的方式,用池上的糯米磨成米漿,裝進大布袋裡,綑綁在長板凳上,用大石頭壓壓壓,翻面再壓壓壓,壓成粿粞塊。煮一鍋二砂糖水,然後一片一片放入粿粞,拿一根木鏟攪拌,慢慢的溶解米粞片,越攪越黏,越攪越黏,這種攪拌的動作,台語唸做「khit」,過程非常吃力,大約需要兩三人通力合作才能把年糕khit的強勁黏糯,幾乎沒有水分,可以儲藏半年都不會壞。
鳳鳴197咖啡與窯烤甜粿的組合充滿在地特色,每日吸引慕名而來的旅人,小小的鳳梨園荒郊山徑有了人煙,循著「鳳鳴197」的指標走了進來。
甜粿,是台灣古早的年節甜點,是世代相傳的東西( Traditum ),我們可能不知道最初的創造者的姓名,也可能張冠李戴,附會某種傳說在某個名人裡面,但我們長期吃它,視作理所當然。我們對食物的回憶總是充滿著思緒和感情,法國「廚神」亞倫‧杜卡斯(Alain Ducasse)自述他的烹飪藝術在表達風土人情的景致,他認為烹調藝術是「一場發現之旅,其中包含了穿越時空的邂逅,對抗遺忘的故事。」
承祐尊重這份古早味,發揮六年級的創意,製作的「甜粿披薩」,牽絲的是甜粿,起司的奶香,最基本的瑪格麗特披薩餅皮,放進他親手做的窯爐,烘烤五分鐘,甜甜鹹鹹,真可以說是多元文化和族群交錯(cross-cutting)濡化在口舌之間。
【搗年糕食譜】
那天我們有幸參與觀摩了承佑與父母親共同製作的「台灣搗甜粿」,
紀錄如下:
一、早上清洗糯米,浸泡八小時。
二、下午磨成粉漿,裝在棉布袋中,用繩子捆在長條凳上,讓多餘的水分慢慢滴乾一整夜。
三、第二天早上,取出瀝乾的粿糰,切成約巴掌大小薄片。同時間大鍋煮糖水,視個人口味調整甜味,糖水裡加一瓢沙拉油,增加光澤感。
四、大鍋裡糖水煮滾冒泡後,即可將粿糰一片一片下到糖水裡滾煮。
五、當鍋裡粿片越來越多時要特別注意,新的粿片要從底部放入,拿鍋鏟的媽媽要將先煮的粿片翻隔,承佑才將新的粿片放入,如此這般,一片一片的放入糖水中滾煮,讓每片粿糰都能充分浸泡糖水,也不會黏成一團,難以煮透。
六、還要注意:由於粿糰片分量多,入鍋時間不一,所以越後下鍋的粿片要切的越薄。剩下的粿粉碎粒也要重新加水揉成粿糰,切成薄片下鍋煮,一點都不浪費。
七、接下來轉中火,二人拿起山中老竹削成的竹棒,以8字形的畫法,輪番將煮熟的粿片拌攪,吳爸爸與承祐父子二人合作無間,將粿片攪拌成一大黏團的甜粿模樣。這種搗製的動作,台語唸做「khit」。
八、轉小火,繼續翻攪,甜粿越來越黏,需要熟練的技巧,吳爸爸說,要找到那個「勢面」,就不會花太多氣力啦!
↓ 看到沒?khit年糕的工具是堅韌富彈性的老竹削成的~
九、由做甜粿大師傅吳媽媽下達「熄火完工」的命令。
十、吳媽媽戴起多層隔熱棉手套,雙手捧起甜粿,放進模子裡,模子是承祐手做,「菊烤年糕」,菊,是吳媽媽的閨名。
十一、承祐拿個飯匙,沾點沙拉油慢慢將甜粿壓平整形。這種有別於蒸年糕的甜粿,khit的幾乎沒有水分,可以存放半年之久不會壞。
十二、「菊烤年糕」接受宅配販售,也傳遞吳家上下凝聚的家族向心力,就像甜粿般甜蜜黏實。藉著作甜粿,承祐他重新找到與父母相愛的路徑。↓
去年某日閒閒,腦子一轉,承祐向朋友習得披薩皮的作法,東西合璧創造出「甜粿披薩」的新點子,配合他自己的柴燒窯爐,五分鐘就烤出一片微酸微甜微鹹,黏呼酥熱的披薩,吃起來我不禁莞爾一笑~~~
,
1. 作餅皮
2. 抹上他自炒的洋蔥番茄紅醬
3. 堅硬的甜粿用菜擦板剉成細條
4. 將起士絲、甜粿絲鋪上餅皮
5. 伸入窯爐中烘烤,要注意溫度,移動披薩的位置
6. 耶~~ 甜粿披薩完成!!
7. 我們都好喜歡吃鳳鳴197甜粿披薩
遺憾....遺憾.....休業....離開池上了....
但是...我有預感....他還是會來的.....
【鳳鳴197慢食叮嚀】
地址: 台東縣池上鄉錦園村鳳梨園13鄰41號
電話: 0932~664927
周一休息
週二、週三 14:00~18:00
週四、五、六 11:00~20:30
週日 11:00~18:00
【價位】
鳳鳴咖啡(帶皮日曬)180元
池上咖啡(脫皮日曬)120元
檸檬汁 90元
烤年糕 30元
窯烤年糕pizza 300元(週四~週日供應)
↑ 不藏私的配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