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jpg

         台十一線上有三座日治時期的老橋,見證東部交通的開發史。

        最為知名的是舊稱「吉田橋」的東河橋,橫跨馬武窟溪。

       再來是八仙洞旁的樟原橋,特色是三代同堂,老中青三座橋並行在水母丁溪上,

        橋頭並有東管處建置的休憩區涼亭,風景宜人。

15.jpg

         最不為人知,像個棄婦,蓬頭垢面的都威橋。老橋雖然無人聞問,

        但是身形依舊美麗,倨傲的跨坐在都威溪上。

22.jpg

        舊都威橋位於台11103K處,旁邊即是成功鎮博愛國小。

        橋長30.2公尺,寬4公尺,鋼筋混泥土結構,有兩座拱形橋墩。

22.jpg

3.jpg

        據文化部考證,都威橋應該建於1933年,日本昭和八年。

       民國8711月,台11線拓寬取直,新建都威橋,舊橋逐漸荒廢頹圯。

24.jpg

25.jpg

1.jpg

        舊橋主體結構仍然完整,但是橋頭兩端及護欄嚴重毀損,已經封閉禁止通行,

        但人們還是可以走上橋面,不過請注意安全喔!

5.jpg

6.jpg

7.jpg

 

                  延伸閱讀:

     (一)都威溪出口,經海浪翻攪,是撿玉石人的白玉髓海灘。

               但是我非常不贊成這種行為。

20.jpg

         (二) 花東海岸公路(臺11線省道),日治時代原稱臺東馬太鞍道,

        由臺東經新港、貓公(豐濱)至馬太鞍(光復)。最早僅為路寬不過一尺之「番路」,

       自1917年(大正6年)至1925年,以沿途阿美族各社義務出役方式,

       完成臺東沿海至廳界約94公里長,3.6公尺寬之道路。 

9.jpg

10.jpg

(三)都威溪出口旁有一大片墳地,立有一個紀念碑,上書「都威霍亂事件追悼紀念碑」

           碑文抄錄如下:

        重安原稱『都威』(tomiyac)祖先的說法,tomiyac是指路滑時行走不穩的現象。當時因公路未闢,行人必須行走海邊,而本社區附近海岸滿地圓石,行走時容易滑倒,故稱tomiyac
12.jpg

        本社區於台灣光復後,發生霍亂及火災,全社區人心惶惶,害怕再有如人間地獄般的災難發生,當時地方人士及鎮公所均認為『都威』二字,其字義非常不吉利,為了祈求本社區能重新平安,故而改名為『重安』。

13.jpg


         民國357月,因本社區入贅宜灣的族人,食用在海灘採集的海藻後生病,一送回重安老家,不久其病蔓延全社區,經檢驗後得知其為可怕的傳染病或亂有關單位立即管制交通並動員不少醫務人員,經過月餘的防治,方始遏止。

14.jpg
       

         當時處理患者及亡者的地點分別於北都威溪出海口南端250公尺處焚屍12具及海老溪出海口上游350公尺處焚屍52具。有人一家死了五六口,有人親手火化了自己的媽媽,有人被隔離並施打藥劑而倖存。這些悲傷的過往,有必要讓下一代人知道。

18.jpg

        因事件當時,適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在當時醫療人員不足及醫藥短缺的時代,病者只能接受簡單治療,故大部分兩三天就死亡。死者再由族人立即火化,既未撿骨埋葬與立墓碑。加上未經醫師診斷死亡且未登記姓名,因此無資料可查對罹難者的確實姓名及人數。

19.jpg

         但經由王河盛秘書及林新玉士利用核對戶政資料及逐戶調查等方式,方大致確認64位罹難者的姓名資料。

21.jpg


        後人為便利追思禮拜,經本社區地方人士及罹難者家屬請託,在嚴亞美議員及侯武成鎮長之協助下,設置本都威霍亂事件受難紀念碑,以供後人追悼。

4.jpg

 

arrow
arrow

    小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