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砂城也有好滋味 (102)
- Nov 07 Sat 2015 21:51
親山農園冰淇淋~我在關山的情婦(九)
- Nov 03 Tue 2015 01:48
窯滾吧!部落~舌尖上的池上
- Oct 30 Fri 2015 02:44
布米不迷~蓋亞那工作坊
- Oct 26 Mon 2015 00:10
鹿野結米家的早餐(住客限定)
台東人最近颳起民宿風,有的用新居,有的用舊宅,都各領風騷,火熱經營。
台灣人使用「民宿」一詞是源自日本,漢字相同,平假名念作みんしゅくminjugu。
美國人說是Home Stay,英國人稱之B&B。
- Oct 24 Sat 2015 00:45
曬穀場~舌尖上的池上(14)
池上米全台知名,可是應該很少人會知道,二十年前池上鄉還有一個名產:
平面繭蠶絲被。
平地種田,山坡上就種桑樹養蠶,可以想見當年池上鄉
「燕草碧如絲,秦桑低綠枝」的浪漫風景,可惜蠶絲被不敵對岸廉價傾銷,
- Oct 21 Wed 2015 01:41
我在關山的情婦(八) ~ 合眾國小菜脯香腸
蘿蔔是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它是十字花科草本植物,別名萊菔、菜頭,
日本人叫它「大根」。
老人家認為,蘿蔔味甘性涼,有下氣定喘,止咳化痰,消食除脹,
利尿消熱解毒的功效,所以又有「窮人的人蔘」的美稱,
也是古諺「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師開處方」的道理。
- Oct 18 Sun 2015 02:22
山東小吃~舌尖上的池上(13)
早在十五年前,觀光局已經統計出外國觀光客七成最喜歡台灣的小吃。
小吃已經是我們台灣的優勢,可以讓外國人聞香下馬,
像故宮博物院裡的翠玉白菜,成為國家之寶。
在2015年七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美食版舉辦一個美食票選活動,
- Oct 15 Thu 2015 23:45
Life 21 House 簡單的幸福~舌尖上的池上(12)
有日本最美麗的溪流之稱的奧入瀨溪流,
大正時期文人大町桂月(1869-1925)就這麼形容她:
「住まば日本,遊ばば十和田,步きや奧入瀨三里半。」
( 要住嘛就住日本,要旅遊嘛就來十和田,到奧入瀨溪散步三里半。)
- May 26 Tue 2015 00:19
祖先的菜~崁頂咖啡輕食養生館
人與自然本來就是和諧共生的,也是布農族祖先傳下來的智慧。
原住民族群往往以故事和儀式來呈顯他們的食物。
一道一道的菜餚,透過講解和分享,把人具體的生命史帶回飯桌。
二、三個人喝著小米酒,呈現出社會、身體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以及族群對大地的感激和欣賞。
- May 07 Thu 2015 01:35
十全十美擂茶飯~關山宏昌客家菜館
法國廚神亞倫‧杜卡斯(Alain Ducasse)認為「烹調藝術是一場發現之旅,其中包含了穿越時空的邂逅,對抗遺忘的故事。因此我們四處走訪小鎮,踩遍市集找尋稀有的材料,跟鍾愛美好蔬菜和鮮嫩家禽的農夫話家常,為保存優良文化、充實既有傳統而努力,讓享受美食的方式更加豐富。」
位在台東關山鎮,台九線交通要道旁的「宏昌客家菜館」原先是以公路飯店的形式經營,專門提供給路過的大卡車司機們方便加水、吃飯、休憩的地方。在民國六十年至七十年間,台九線上沒有幾家公路飯店,當時的宏昌飯店在第一代的努力經營下生意鼎盛。
可是花無千日紅,老人家在長年的操勞下身體慢慢的衰弱下來,因此宏昌也有一陣子休業,第二代的兒媳慧珠看著店裡原有的家業沒人經營,覺得很可惜,想想為何自己不把婆婆的好手藝傳承下來,再來跟大家分享呢?
- Apr 25 Sat 2015 23:30
鳳鳴197的甜粿披薩~舌尖上的池上
他只賣自己種的咖啡和母親教的手做甜粿。
一個六年級的男生,吳承祐,黝黑的皮膚,靦腆裂開嘴的笑容,我們被引入他自己打造的咖啡屋「鳳鳴197」,一間父親留下來的老農舍。
喝咖啡一定要吃點心,別於一般咖啡館搭配的蛋糕或餅乾,鳳鳴197的承祐用的是我們台灣傳統的甜粿。他回憶小時候年節父母做年糕的方式,用池上的糯米磨成米漿,裝進大布袋裡,綑綁在長板凳上,用大石頭壓壓壓,翻面再壓壓壓,壓成粿粞塊。煮一鍋二砂糖水,然後一片一片放入粿粞,拿一根木鏟攪拌,慢慢的溶解米粞片,越攪越黏,越攪越黏,這種攪拌的動作,台語唸做「khit」,過程非常吃力,大約需要兩三人通力合作才能把年糕khit的強勁黏糯,幾乎沒有水分,可以儲藏半年都不會壞。
- Apr 20 Mon 2015 10:38
舌尖上的池上~阿婆婆米食堂
- Apr 11 Sat 2015 16:36
老王咖啡和他的野餐籃
老王賣瓜,自賣自誇?
No! 您錯了,老王面對停滿熱氣球的鹿野大綠草原,老王賣咖啡、
還有賣可以到大草原野餐的輕食下午茶點。
有一首兒歌唱著:「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
那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住家畫面啊!老王咖啡得天獨厚,門前不是小河,
- Mar 16 Mon 2015 00:55
會飛的莊姐~宜興園民宿的早餐
莊姐與夫婿在十多年前就規劃了這一片園地,
組合夫妻二人的名字莊玲宜、呂增興為「宜興園」,倆人蒔花植草種菜,
體驗自給自足的生活,預備打造將來退休之後徜徉山林的生活園地,
卻又抝不過朋友之情,將房舍改為民宿分享,「宜興園」就像他們的地址:
台東縣延平鄉桃源村,真是「世外桃源」,沒錯!
- Jan 14 Wed 2015 13:56
烏尼囊,謝謝您的餐
烏尼囊,布農族語意:感謝,感恩;
受惠他人,無言以對,僅以「烏尼囊 uninang」表示。發音時,重音放在最後一個音節 nang。(資料來源:台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
滿懷感謝的布農族王美華,原來和青梅竹馬的老公在梨山種茶,卻遭遇颱風災害,阻隔梨山的交通,影響了他們的經濟發展,遂回到故鄉~台東的延平鄉找尋出路,也幸運地尋回了自己的根。
- Jan 06 Tue 2015 02:03
舌尖上的池上~大陸婆婆麵館
- Dec 01 Mon 2014 00:09
比努拉稱安~KITURU
- Nov 22 Sat 2014 21:11
舌尖上的池上「田味家」~喝杏仁茶的女孩
七十七年前,由屏東駛來一艘小船,,停泊在台東海邊,
下來一家移民後山的人家,被浪濤暈壞的一個四歲小女孩,
憐惜她的爸媽買了一碗杏仁茶,沾著油條,
小女孩捧著一碗冒著熱騰騰白煙的濃稠漿汁,
- Nov 05 Wed 2014 12:17
蛋包飯的考驗 (更新)
晉昇為"外食族"後, 這些年來, 看多了台東市內開開關關的大小餐廳,除了搖頭歎息外, 我更加勤快地每天以行動來支持在地老店了。
有位作生意的朋友也是這麼說:
能夠撐住三年繼續營業的餐廳,,那大概就通過餐飲業的資格考,活的下去了。
- Oct 13 Mon 2014 22:34
以外祖母之名~隆昌麵包&巧克力倉庫